一曲解千愁 我曾經寫過有關《花療法》的文章,得到普遍的認同。今日寫一篇用音樂治療疾病的《音樂療法》,乍一聽,是否覺得不可思議,音樂就是娛樂,何以扯上治病,豈不是異想天開?其實這一〝異想〞從七十年代起日漸盛行,生活中一些奇特的現象,存在對這一〝異想〞提供有用的參考依據;幾十年前日本一家養雞場,有一位年輕的飼養員,酷愛音樂,每日上班在他管理的雞舍範圍內,播放優美悅耳的樂曲,不知不覺中,發現該雞舍的雞蛋產量增加近一倍,年輕人高興莫名。此事引起場主的極大注意,於是場主親自落場詳細調查,全場各雞舍工作程序一樣,飼料分配也相同,並沒有特別情況發現,唯一最大不同是雞蛋高產的雞舍,整日輕音樂不斷於耳,雞場主頓時領悟到真正原因所在,立即在全雞場安裝音響設備,定時播放輕盈優美的樂曲。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觀察,結果全雞場產蛋量大幅增加,這一奇特的情況出現,引起當地醫生們的興趣和關注;幾位日本產科醫生,率先在產房播放輕快流行音樂,發現難產婦明顯減少,後來美國加利福尼亞精神醫院,在病房播放悠揚動聽的音樂,發覺精神病人安靜得多,躁狂發作也減少了。美國加州大學臨床心理醫生珍妮特發現一組聽音樂的偏頭痛病者,比起不聽音樂的患者病發疼痛較輕微,也較少發作。 《音樂療法》傳入中國,引起醫學界的重視,許多優秀的流行樂曲居然成為「歌藥」,中國醫生們運用這些「歌藥」,進行卓有成效的補助治療,例如《二泉映月》、《平湖秋月》、《春思》等用於摧眠安睡,《春江花月夜》、《平沙落雁》、《塞上曲》等用於寧心鎮靜。《春天來了》、《沒有憂沒有愁》、《合家歡》等用於解憂愁。《祝你生日快樂》、《春風得意》、《江南好》等用於開懷舒心。 聆聽輕快優美的樂曲,為什麼能消除緊張和疲勞,甚至能輔助治療疾病呢?奧秘在於組成音樂的樂音、聲源有規則地震動,發出悠揚悅耳富有韻律的聲音,稱為樂音,由基音和泛音和諧地組合在一起,便形成美妙動聽的音樂。音樂大師貝多芬曾經說過:〝沒有音樂,就沒有人生。〞如果基音和泛音完全不和諧的組合,形成刺耳的噪音,令人難受不適,聽說飛機場附近的母雞因受噪音干擾而不會下蛋,搖滾樂隊演奏強勁刺耳樂曲,有時使聽眾突然昏倒,這都是噪音使然。優美動聽的音樂,流暢輕快的旋律,可令人陶醉忘卻煩惱、消除疲勞。專家認為音樂中諧和的聲波震動作用於人體,促進各器官之間的生理活動更加協調。音樂作用於大腦能激發和調制神經細胞的功能,促使人體分泌有益於健康的激素,改善血液循環,增強新陳代謝,增進全身健康狀況。唱歌是一種能改善呼吸肌肉的運動,就如游泳、划船它能有效地增進胸肌的狀況。 《音樂療法》、〝歌藥〞盡管是不久前出現的新名詞,我們的前賢卻早已明白箇中道理,所以才會有膾炙人口的民歌、山歌的流傳,才會有傳世的音樂佳作,才會有〝扯起喉嚨一唱,一切煩惱都忘〞和〝一曲解千愁〞的生動諺語。 與優美樂曲相伴而行,將能解除疲勞、煩悶、憂愁和病痛,朋友,不妨試一試《音樂療法》,服下甜美的〝歌藥〞,讓生活更加舒適愉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