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博士 陳曉明


 


肝系病



一.脅痛

  脅痛是以脅肋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肝膽病證。脅,指側胸部,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統稱。現代又指兩側下胸肋及肋緣部,肝膽胰所居之處。

診斷

1. 以脅肋部疼痛為主要特徵。
2. 疼痛性質可表現為脹痛、竄痛、刺痛、隱痛,多為拒按,間有喜按者。
3. 具反覆發作的病史。

鑒別診斷

1. 胸痛:胸痛與脅痛均可表現為胸部的疼痛,故二者需要鑒別。不過脅痛部位在脅肋部,常伴噁心、口苦等肝膽病症狀,至醫療院所檢查多可查見肝膽疾病;而胸痛部位則在整個胸部,常伴有胸悶不舒、心悸短氣、咳嗽喘息、痰多等心肺病證候。

2. 胃痛:肝氣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撐連脅而痛,膽病的疼痛有時發生在心窩部附近,胃痛與脅痛有時也易混淆,應予鑒別。但胃痛部位在上腹中部胃脘處,兼有噁心噯氣、吞酸、嘈雜等胃失和降的症狀,如有胃痛連脅也是以胃痛為主,以纖維胃鏡等儀器檢查多有胃的病變;而脅痛部位在上腹兩側脅肋部,常伴噁心、口苦等肝膽病症狀。
餈諯f要點:脅肋部疼痛
辨治
1. 症狀:脅肋脹痛,走竄不定,甚則連及胸肩背,且情志不舒則痛增,胸悶,善太息,得噯氣則舒,飲食減少,脘腹脹滿,舌苔薄白,脈弦。
→辨證要點:脅肋脹痛,走竄不定,善太息。 ─ 肝氣鬱結
方藥:【柴胡疏肝散】加減
組成:柴胡3錢、佛手5錢、炒白芍3錢、醋香附5錢、枳殼3錢、川芎3錢、炒白朮3錢、茯苓3錢、陳皮2韌、黨參3錢、鬱金5錢、延胡素3錢、青皮2錢、炙甘嗶2錢。

2. 症狀:脅肋刺痛,痛處固定而拒按,疼痛持續不已,入夜尤甚,或脅下有積塊,或面色晦暗,舌質紫暗,脈沉弦。
→辨證要點:脅肋刺痛,痛處固定而拒按,入夜尤甚。 ─ 瘀血阻路
方藥:【肝血通方】
組成:五靈脂3錢、當歸3錢、川芎3錢、桃仁3錢、丹皮3錢、赤芍3錢、烏藥3錢、玄胡素3錢、醋香附3錢、紅花2錢、枳殼3錢、土鱉蟲3錢、生地黃3錢、制鱉甲3錢、甘草3錢、丹參3錢、三七粉3錢(沖)。

3. 症狀:脅肋脹痛,觸痛明顯而拒按,或引及肩背,伴有脘悶納呆,噁心嘔吐,厭食油膩,口乾口苦,腹脹尿少,或有黃疸,舌苔黃膩,脈弦滑。
→辨證要點:脅肋脹痛,觸痛明顯而拒按,或引及肩背,伴脘悶納呆,口乾苦。 ─ 濕熱蘊結
方藥:【金石止痛湯】
組成:金錢草8錢、石葦3錢、海金沙3錢、龍膽草3錢、茯苓3錢、炒白朮3錢、炒雞內金3錢、延胡素3錢、白芍3錢、綿茵陳5錢、生麥芽3錢、乾薑3錢、鬱金3錢、甘草3錢。

4. 症狀:脅肋隱痛,綿綿不已,遇勞加重,口乾咽燥,兩目乾澀,心中煩熱,頭暈目昡,舌紅少苔,脈弦細數。
→辨證要點:脅肋隱痛,綿綿不已,遇勞加重,舌紅少苔。 ─ 肝陰不足
方藥:【一貫煎】加減
組成:生地黃3錢、枸杞3錢、沙參3錢、麥冬3錢、當歸3錢、川楝子3錢、白芍8錢、炙甘草2錢、綠萼梅2錢、桔葉3錢。

二. 黃疸

  黃疸是由於感受濕熱疫毒等外邪,導致濕濁阻滯,脾胃肝膽功能失調,膽液不循常道,隨血泛溢引起的,以目黃、身黃、尿黃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肝膽病證。

診斷

1. 以目黃、身黃、小便黃為主症,其中目黃為必須具備的症狀。
2. 常伴脘腹脹滿、納呆嘔惡、脅痛、肢體困重等症。
3. 常有飲食不節,與肝炎病人接觸,或服用損害肝臟的藥物等病史,以及過度疲勞等誘因。

鑒別診斷

1. 萎黃:黃疸與萎黃均有身黃,故需鑒別。黃疸的病因為感受時邪、飲食所傷、脾胃虛弱、砂石或積塊瘀阻等;萎黃的病因為大失血、久病脾虛等。黃疸的病機是濕濁阻滯,脾胃肝臟功能失調,膽液不循常道,隨血泛溢;萎黃的病機是脾虛不能化生氣血,或失血過多,致氣血虧虛,肌膚失養。黃疸以目黃、身黃、小便黃為特徵;萎黃以身面發黃且乾萎無澤為特徵,雙目和小便不黃,伴有明顯的氣血虧虛證候,如眩暈耳鳴、心悸少寐等。二者的鑒別以目黃的有無為要點。

2. 黃胖:黃胖多與蟲證有關,諸蟲尤其是鉤蟲居於腸內,久之耗傷氣血,脾虛生濕,致肌膚失養,水濕漸停,而引起面部腫胖色黃,身黃帶白,但眼目不黃。二者鑒別以目黃的有無為要點。

辨治

1. 陽黃:起病急,病程短,黃色鮮明如橘色。
  (1). 症狀:黃疸初起,目白睛微黃或不明顯,小便黃,脘腹滿悶,不思飲食,伴有惡寒發熱,頭身重痛,乏力,舌苔黃膩,脈浮弦或弦數。
→辨證要點:辨證要點:黃疸初起,目白睛微黃,小便黃,伴寒熱。 ─ 濕熱兼表
方藥:【麻黃連軺赤小豆湯】合【茵陳蒿湯】加減

組成:麻黃泗7、北杏仁3錢、桑白皮3錢、連翹5錢、赤小豆5錢、茵陳蒿8錢、山梔子3錢、大黃3錢、鬱金5錢。

  (2). 症狀:黃疸初起,目白睛發黃,迅速至全身發黃,色澤鮮明,右脅疼痛而拒按,壯熱口渴,口乾口苦,噁心嘔吐,脘腹脹滿,大便秘結,小便赤黃,短少,舌紅,苔黃膩或黃糙,脈弦滑或滑數。
→辨證要點:目黃,身黃,色澤鮮明,右脅疼痛而拒按,壯熱口渴,便秘,溲赤。 ─ 熱重於濕
方藥:【茵陳蒿湯】合【胃苓甘露丹】
組成:茵陳8錢、山梔子3錢、大黃3錢、虎杖5錢、白花蛇舌草5錢、板藍根5錢、敗醬草3錢、金銀花3錢、蒲公英5錢、滑石8錢、白茅根3錢、藿香3錢、薏苡仁5錢、澤瀉3錢、龍膽草3錢、金錢草5錢、垂盆草5錢。

  (3), 症狀:身目發黃如橘,無發熱或身熱不揚,右脅疼痛,脘悶腹脹,靄重身困,嗜臥乏力,納呆便溏,厭食油膩,噁心嘔吐,口黏不渴,小便小利,舌苔厚膩微黃,脈濡緩或弦滑。
→辨證要點:身目發黃,身熱不揚,納呆,便溏,不渴。 ─ 濕重於熱
方藥:【茵陳香苓湯】
組成:茵陳8錢、山梔子3錢、砂仁3錢、木香3錢、蒼朮3錢、焦白朮3錢、澤瀉3錢、茯苓3錢、焦山楂3錢、金錢草8錢、白花蛇舌草3錢、陳皮3錢、連翹3錢、藿香3錢、佩蘭3錢、厚朴3錢、枳殼3錢。

  (4). 症狀:身目發黃鮮明,右脅劇痛且放射至肩背,壯熱或寒熱往來,伴有口苦咽乾,噁心嘔吐,便秘,尿黃,舌紅苔黃而乾,脈弦滑數。
→辨證要點:身目發黃鮮明,右脅劇痛且放射至肩背,伴口乾苦。 ─ 膽腑鬱熱
方藥:【柴胡解毒湯】
組成:柴胡3錢、黃芩3錢、夏枯草3錢、連翹5錢、板藍根5錢、茵陳蒿3錢、山梔子3錢、大黃3錢、垂盆草5錢、龍膽草3錢、半枝蓮5錢、白花蛇舌草5錢、蒲公英5錢、田基黃5錢、土茯苓5錢。

  (5). 症狀:身目俱黃同橘色,兼見腫塊剌痛,心煩易怒,口乾口苦,腹部脹滿,便乾結,溲赤,舌暗苔黃膩,脈滑數。
→辨證要點:身目黃同橘色,兼見腫塊刺痛,心煩,口乾苦,便結,溲赤。 ─ 痰瘀濕熱蘊結
方藥:【茵陳蒿湯】合【鱉甲煎丸】加減
組成:綿茵陳8錢、大黃3錢、山梔子3錢、黃芩3錢、桃仁3錢、白芍3錢、土鱉蟲3錢、炙鱉甲5錢、射干3錢、黃芩3錢、柴胡3錢、乾薑3錢、赤芍3錢、桂枝3錢、葶藶子5錢、石韋3錢、厚朴3錢、牡丹皮5錢、瞿麥3錢、制半夏3錢、黨參3錢、炙蜂房2錢、鼠婦3錢。

2.陰黃:起病緩,病程長,黃色晦暗如煙燻。
  (1). 症狀:身目俱黃,黃色晦暗不澤或如煙燻,右脅疼痛,痞滿食少,神疲畏寒。腿脹便溏,口淡不渴,舌淡苔白膩,脈濡緩或沉遲。
→辨證要點:身目俱黃,黃色晦暗不澤或如煙燻,右脅痛,食少,便溏。 ─ 寒溫阻遏
方藥:【茵陳朮附湯】加減
組成:茵陳8錢、制附子3錢、乾薑3錢、白朮4錢、甘草2錢、丹參5錢、澤蘭3錢、鬱金3錢、車前子5錢。

  (2)症狀:多見於黃疸久鬱者。症見身目俱黃,黃色較淡而不鮮明,脅肋隱痛,食慾不振,肢體倦怠乏力,心悸氣短,食少腹脹,大便溏薄,舌淡苔薄白,脈濡細。
→辨證要點:身目黃色較淡而不鮮明,脅肋隱痛,氣短,食少,便溏。 ─ 脾虛濕鬱
方藥:【茵陳四六湯】
組成:黨參3錢、茯苓5錢、白朮3錢、陳皮2錢、法半夏3錢、茵陳6錢、柴胡3錢、白芍3錢、枳殼3錢、甘草3錢。

三.積聚

積聚是由於體虛復感外邪,情志飲食所傷,以及它病日久不癒等原因引起的,以正氣虧虛、臟腑失和、氣滯、血瘀、痰濁蘊結腹內為基本病機,以腹內結塊,或脹或犬月1為主要臨床特徵的一類病證。中醫文獻中的「癓瘕」、「癖」,以及「伏梁」、「肥氣」、「息賁」等疾病,皆屬積聚的範疇。

診斷

1. 積證以腹部可捫及或大或小、質地或軟或硬的包塊,部位固定不移,並有脹痛或刺痛為臨床特徵。隨著積塊的出現及增大,相應部位常有疼痛,或兼噁心、嘔吐、腹脹,以及倦怠乏力、胃納減退等症狀。而積證的後期,除上述症狀加劇外,虛損症狀也較為突出。

2. 聚證以腹中氣聚、攻竄脹痛、時作時止為臨床特徵。其發作時,可見病變部位有氣聚脹滿的現象,但一般捫不到包塊;緩解時,則氣聚脹滿的現象消失。聚證發作之時,以實證的表現為主,反覆發作,常出現倦怠乏力、納差、便溏等脾胃虛弱的證候。

鑒別診斷

1. 痞滿:痞滿以患者自覺脘腹痞塞不通、滿悶不舒為主要症狀,但在檢查時,腹部無氣聚脹急之形可見,更不能捫及包塊,臨床上以此和積聚相區別。

2. 鼓脹:鼓脹以肚腹脹大、鼓之如鼓為臨床特徵。其與積聚相同的是腹內均有積塊,但鼓脹的積塊多位於脅肋部,且鼓脹除腹內積塊外,更有水液停聚,肚腹脹大。而積證腹內無水液停聚,肚腹一般不脹大,腹內積塊的部位亦不局限於脅肋部。
→辨證要點:腹內結塊,或脹或痛。

辨治

1. 聚證:聚者觸之無形,聚散無常,痛無定處。
  (1). 症狀:腹中氣聚,攻竄脹痛,時聚時散,脘脅之間時或不適,病情常隨情緒而起伏,苔薄,脈弦。
→辨證要點:腹中氣聚,攻竄脹痛,時聚時散。 ─ 肝氣鬱滯
方藥:【四逆散】合【木香順氣散】
組成:柴胡3錢、赤芍3錢、木香3錢、砂仁3錢、蒼朮3錢、厚朴3錢、甘草3錢、烏藥3錢、生薑3錢、枳殼3錢、醋香附5錢、青皮2錢、三棱5錢。

  (2). 症狀:腹脹或痛,便秘,納呆,時有如入`條狀物聚起在腹部,重按則脹痛更甚,舌苔膩,脈弦滑。
→辨證要點:腹脹痛,時有如條狀物聚起在腹部,按痛。 ─ 食濁阻滯
方藥:【六磨湯】加減
組成:沉香3錢、木香3錢、烏藥3錢、大黃3錢、檳榔3錢、枳實3錢、佛手5錢、砂仁3錢、焦三仙各3錢、茯苓3錢、焦白朮3錢、陳皮3錢。

2. 積證:積者觸之有形,固定不移,痛有定處。
  (1). 症狀:積證初起,積塊軟而不堅,固著不移,脹痛並見,舌苔薄白,脈弦。
→辨證要點:積塊軟而不堅,固著不移,脹痛並見。 ─ 氣滯血阻
方藥:【柴胡活血湯】
組成:柴胡3錢、鬱金3錢、佛手5錢、蘇子3錢、陳皮2錢、丹參5錢、桃仁3錢、紅花3錢、三七3錢、川芎3錢、川楝子4錢、醋延胡素5錢。

  (2). 症狀:腹部積塊漸大,按定`較硬,痛處不移,飲食減少,體倦乏力,面黯消瘦,時有寒熱,女子或見經閉不行,舌質青柴,或有瘀點瘀斑,脈弦滑或細澀。
→辨證要點:腹部積塊按之較硬,痛處不移,納少,乏力。 ─ 氣結血瘀
方藥:【散積方】
組成:當歸3錢、川芎3錢、桃仁3錢、紅花3錢、赤芍3錢、五靈脂3錢、醋延胡素3錢、醋香附5錢、烏藥3錢、枳殼3錢、兼蓍3錢、丹參3錢、土鱉蟲3錢、石見穿5錢、焦白朮3錢、茯苓5錢、三棱3錢、莪朮3錢。

  (3). 症狀:積塊堅硬,疼痛逐漸加劇,飲食大減,面色萎黃或黧黑,消瘦脫形,舌質色淡或紫,舌苔灰糙或舌光無苔,脈弦細或細數。
→辨證要點:積塊堅硬,疼痛加劇,飲食大減,消瘦脫形。 ─ 正虛瘀結
方藥:【扶正代積方】
組成:柴胡3錢、赤芍3錢、枳殼3錢、丹參8錢、當歸3錢、黃蓍5錢、白朮3錢、茯苓3錢、女貞子8錢、菟絲子5錢、五味子3錢、炙鱉甲3錢、連翹3錢、鹿角膠(烊)3錢、三棱3錢、莪朮3錢、香附3錢、蘇木3錢、五靈脂3錢、煆瓦楞子5錢、焦內金3錢。